杉木桩在储存过程中防潮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,以下是具体防潮措施及注意事项:
一、场地选择与基础处理
1. 地势要求:选择地势高、排水通畅的硬化场地,避免低洼积水区域。场地需倾斜3°-5°以利排水,周边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倒灌。
2. 地面隔离:使用混凝土或碎石铺设10-15cm厚垫层,并覆盖防潮布。木桩应架空堆放,底部垫置20cm高的枕木或钢架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湿气。
二、科学堆垛管理
1. 堆垛规范:采用井字型或工字型交叉堆码,层间放置2cm厚木条形成通风道,垛间距保持1.5m以上保证空气流通。
2. 湿度控制:堆垛内放置温湿度计,相对湿度需控制在55%-65%。雨季可采用工业除湿机(每100㎡配置1台)辅助控湿,梅雨季节湿度超过75%时应启动设备。
三、防护与覆盖技术
1. 遮盖材料:外层覆盖防水透气篷布(建议选用500g/㎡PVC涂层布),顶部呈45°坡面导流雨水。禁用密闭塑料膜包裹,防止内部结露。
2. 防护涂层:储存前对木桩涂刷水性木材防腐剂(铜唑类或ACQ防腐剂),重点处理端头截面。传统工艺可采用热桐油(180-200℃)浸渍处理,形成防水膜。
四、动态维护管理
1. 定期翻垛:每15天翻垛1次,调换内外层位置。夏季高温期每周检查霉变情况,发现蓝变菌立即隔离处理。
2. 环境监测:安装多点温湿度传感器,配合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。当环境湿度连续12小时>80%时触发预警,需加强通风或启动除湿设备。
五、特殊气候应对
雨季实施"三防"策略:防雨篷布+排水泵+应急风机。暴风雨前加固遮盖物,用沙袋压实篷布边缘。冬季昼夜温差大时,早晚关闭通风口防止结露,午间开窗换气。
通过系统化的防潮管理,可使杉木桩含水率稳定在18%以下,有效防止霉变、腐朽及蓝象,确保6-12个月储存周期内的材料品质。建议每季度抽样检测含水率,及时调整防护方案。